星珠信息成新三板首家做市公司融资1300万.jpg
7月7日,新三板公司星珠信息(430253)发布股票发行预案,称拟由合约销售转为做市销售,融资金额不超过1300亿元。 这也是首家选择做市销售的新三板挂牌公司。 公司。
星珠信息表示,本次发行为定向发行,发行价格为5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260万股(含260万股),融资金额不超过1300亿元(含1300亿元)。元),占发行后股本的10%。 该比例为4.84%。 星珠信息的负责经纪商是申银万国期货。 本次股票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家在省中小企业股份销售系统有限公司注册的具有做市商资格的期货公司。
大智慧通讯社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目前券商选择在市场上出售的股票基本都是上市公司。 根据规定,此类企业需要申请将销售模式由合同模式改为做市模式。
根据星珠信息201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2.89亿元。 本次定向发行后,稀释每股收益0.51元,稀释静态市盈率为9.76倍。
从事IPO上市咨询多年、同时也为多家新三板企业提供上市咨询服务的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做市业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该计划将于8月份启动。 这一制度有望大幅增强新三板的流动性,降低新三板的吸引力,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带来利好消息。
与此同时,作为做市商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券商也开始积极布局。 6月20日,国泰君安、东方期货、申银万国、长城期货等四家期货公司即将通过省股转系统(新三板)公司注册,成为首批具备做市商业务资格的经纪商。 此后,多家券商完成了注册工作。
前瞻投资顾问认为,与IPO相比,券商新三板业务收入并不高,有的甚至是“亏损交易”。 一旦做市商制度成熟,券商除新三板推荐挂牌费外,还将减少做市商业务收入。 这也是大大小小的券商积极投资、积极申请做市商业务资格注册的原因之一。
广告及内容合作请点击: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商业地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外商业地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保利地产(600048)、正院大厦(000031)、绿地控股(600606)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商业地产销售面积、中国商业地产竣工面积、商业地产销售价格
1、商业地产行业概况
——定义与构成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商业目的的房地产。 它区别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和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房地产。 商业地产项目运营能力门槛较高,风险较高。 也是比较高的。
广义的商业地产包括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办公等经营目的的房地产形式,如商业物业管理、办公物业管理、酒店、仓储货运地产、工业地产、等,从经营模式、功能、用途等方面都与普通住宅房地产不同。 狭义的商业地产通常包括商业物业管理和办公物业管理。 本文的分析主要是针对狭义的商业地产。
2)商业地产产业链全景回顾:轻资产已成趋势
商业地产行业的产业链主要是上游房地产开发和设备供应; 中游是物业管理和商业地产运营和商业地产交易; 下游是个人或企业租赁或订购后的住宅、商业、办公等活动。 等目的。
商业地产行业的产业链主要是指上游的房地产开发和中游的运营。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开始整合。 大多数商业地产公司往往进行多元化经营,不仅从事商业地产的开发,还涉及经营、交易以及住宅地产的开发和运营。
然而,随着国家房地产行业三条红线被推翻,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走向轻资产运营。 开发与运营逐渐开始分离,轻资产运营已成为行业趋势。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较为繁荣,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 我国商业地产行业上游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有保利地产、万科地产、建业地产等。 设备供应商有多种类型。 目前,商业地产企业对设备的需求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主要以大华科技、海康威视、西门子家电等科技企业为主; 行业中游物业管理运营公司不仅包括房地产开发公司,还有亚朵生活、凯里等。 有德集团等专业商业物业管理运营和管理公司; 交易平台还包括链家、太平房、房天下等专业化第三方住房中介平台公司。
2、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我国商业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商业地产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 大型百货商店首先出现在广州和上海,并逐渐扩展到中小城市。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百货商店的基础上,小规模引入餐饮、娱乐等业态,打造购物中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步入快车道。 商业地产行业虽然近三年受到疫情和新政的影响,但行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下滑。
3、中国商业地产行业上游供给情况:商业地产建筑面积总体占比提升
2010年至202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持续下降,但增速有所放缓,目前仍维持在6%以下。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92.68亿平方米,环比下降3.69%,较2019年上升5.01个百分点。2021年1-5月,由于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02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84亿平方米,增长10.1%。
近年来,商业地产占我国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总体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 这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另一方面是疫情引起的商业地产关注度上升,导致整体数据呈现增长。 趋势。 2020年,商业地产房屋建筑面积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4.06%,其中办公楼建筑面积占4%,商业营业用房建筑面积占10.06%。
4、中国商业地产下游发展: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2020年底,全省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下降4.7%。 由于价格激励,实际下降2.1%。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下降3.5%,缴纳价格优惠后实际下降1.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下降6.9%,扣除价格优惠后实际下降3.8%。 %。
5、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供给端:商业地产竣工面积有所增加
2010年至2017年,我国商业地产竣工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增速呈加大趋势。 到了2018年,出现负下降。 2020年,全省商业房地产竣工面积11662.2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0.87%。 2021年1月至5月,我国商业地产竣工面积3505.89万平方米。
2)需求方面:商业地产销售面积也持续下降。
2010年至2019年,我国商业地产销售面积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略有波动。 2016年至2017年,销售面积增速一度达到20%以上,但2018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增速开始回落至负值。 2020年,全省商业地产销售面积12622.7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9.16%。 2021年1月至5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3802.24万平方米。
3)价格方面:商业地产价格总体较为稳定。
由于房地产价格与区域发展和业态有很大关系,这里不做详细的业态分析。 详细的业务价格分析请参见第三章《我国不同业务房地产业务的市场运作分析》。 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我国商业地产均价整体平稳,在每平方米12000元左右波动。 不仅在2020年初因疫情影响出现较大下滑,之后又迅速反弹,行业整体价格仍处于平台期。
六、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区域竞争格局:呈现“北轻南重”特征,四川省投资最活跃
目前,根据2020年我国各城市披露的商业地产(商铺+写字楼)投资规模来看,2020年商业地产投资建设活动最活跃的前三位省份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和南京市,其中四川省2020年投资额达到2991.85万元,是第二名辽宁省的两倍多。
2)企业竞争格局:百强企业优势较大
《2021年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挑起重担,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和改革,整体经营业绩好于行业走势。 一方面,百强企业从销售转向控股经营的趋势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进入逐渐衰退阶段。 百强企业顺应市场趋势进行战略布局,对土地投资愈发谨慎; 据悉,轻资产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商业运营服务业务分拆上市的趋势已经开始。
榜单显示,上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红星美凯龙、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商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上榜企业。 2021年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
受疫情影响,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经营性物业管理保有量和经营规模下降趋势趋缓。 2020年,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平均持有经营的经营性物业管理面积427.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2.7%,增速5.0个百分点高于 2019 年。
7、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发展前景预测:行业将持续下滑
展望未来,预计2021年我国商业地产销售将因疫情出现快速下滑。 全年商业地产销售额将恢复到2019年左右的水平,达到1.643亿元。 但此后,由于国家新政策的监管限制,销量仍将保持不变。 但随着二线、三线、四线蓝海市场的开拓,增长将持续推进。 预计到2026年全省商业地产销售额将达到2亿元以上。
2)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将进一步下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不断升级。 新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消费需求差距较大,市场潜力较大。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布局,预计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甚至加剧。 ,
此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群体的不断迭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消费升级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旋律。 但与此同时,消费分级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有时看起来像是消费降级,虽然这正是消费分级的表现。 仔细分析拼多多的客群构成就会发现,拼多多的崛起不能简单地分析为消费降级,而是追求性价比的新消费理念的体现。
从商场、百货、超市等商业主体与商业品牌的关系来看,过去多是简单的租赁关系,超市的作用基本上只是对商户进行选择和评估。 如今,为了共同应对市场下行压力,超市与品牌商的关系正在突然发生变化。 一些超市开始深度支持品牌创新发展,通过大数据引导品牌商优化产品和供应链,甚至直接投资孵化品牌、合作运营。 品牌等,超市与商业品牌作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愈发紧密。
3)新政推动行业轻资产发展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各种矛盾凸显。 房地产市场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及时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填补市场功能的缺陷,促进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特别是2019年出台的《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规划》《关于落实三线调控的指导意见》,“三条红线”政策明确了房地产企业杠杆水平的要求和限制,进一步推动商业地产行业轻资产发展。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地图、产业规划、园区规划解决方案、产业招商、IPO募资可行性研究、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文件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