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最富是广东,最穷也是广东

其他 已结 1 21
erqfas
erqfas 2022-10-07 02:06
1条回答
  •  自律的韭菜
    自律的韭菜 (最佳回答者)
    2022-10-07 02:06

    NO.299 作者/大尾巴熊

    制图/听风者 漫画/傲慢的上校 配图/大尾巴熊

    2019年,中国诞生了史上 第一个GDP破10万亿元的省份 ,正是中国的南大门—广东省。2020年的GDP成绩,更是宣告广东省从1989年开始的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足足维持了32年。老二江苏省以及老三山东省虽也同样紧追不舍,但广东却以全国8.2%的常住人口、1.8%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约1/10的经济总量、7%的财税收入、以及高达1/5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出色的成绩一直处于领跑的地位。

    “ 富可敌国 ”,更多是一种人为的主观夸张。然而广东省,却能实打实的富可敌国。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数据对比,广东省的GDP总量高达1.52万亿美元,身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西班牙GDP总量却只有1.43万亿美元,足足赶超近1千亿的水平;而根据2021年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广东省经济更是超越了俄罗斯和韩国 ,“富可敌国”实至名归。

    可就是这样首屈一指的经济强省,在2020年结合了经济实力、增长潜力以及富裕程度等指标的全国百强县名单中却表现不佳。名单中江苏省就占去25个名额;浙江省第二,占据17个名额;而作为经济第一强省广东省却只有普宁、惠东和博罗县 区区三个名额入局 。更令人尴尬的是, 2020年广东省还有28个贫困县 。

    整个广东省中, 大致可以分为四块 :沿海的粤西、粤东、珠三角(粤中)地区和粤北山区。其中 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就占据了80%的经济总量 ,而交通不便、地势先天崎岖的粤北山区,以近半的山区面积,仍有约5%的经济总量,然而具有沿海开放优势的粤东和粤西地区两兄弟,却仅仅只占7%的经济总量,这无疑颠覆很多人的印象。

    广东,不是只有珠三角,广东,更不能只靠珠三角。下一个三十年,若想带动广东省经济全面发展,明显 不能倚靠珠三角“一个带三” , 必须要粤东和粤西“两翼发力” ,才能让整个广东“如虎添翼”,摆脱“最富是广东,最穷也是广东”。

    要想富广东,势必要“带起两翼”。但奇怪的是,如果将广东省以地缘形势分割开,粤中、粤东以及粤西地区,除却多山的粤北地区,其实可以说在地缘优势并无太大差别。

    粤中地区坐拥广东第一大江的珠江,裹挟着 珠江三角洲平原 ,成为广东省的经济核心,不出意料;粤东地区相比珠三角也并不逊色,其核心潮汕平原更是广东省第二大平原,地处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口的新叶具有广东省东南要冲的意义。

    粤西地区的核心雷州半岛是仅次于平原的台地地形,虽说有着干旱缺水的地缘劣势,却被后天建设的雷州青年运河带来的水利优势所补齐,其 探入北部湾的半岛地缘优势 更是为粤西的发展带上了得天独厚的意味。

    在上世纪80年代,关键的改革开放年代, 珠三角 (粤中) 、粤西和粤东地区面临的机遇更是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

    粤西的“排头兵”是当时广东省第二大城市湛江,更是有着“北有青岛,南有湛江”的美称。湛江在五十年代就有着当时罕见的港口、机场、火车站。许多人都认为湛江这个城市会成为南方的“青岛”,1984年,湛江更是 赫然林立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中 。


    粤东的“排头兵”新叶更是首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被人称为“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新叶当时更是紧紧 把握住经济特区建设的第一个十年 ,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侨商众多的优势,利用“三来一补”的结构,新叶经济蓬勃发展,年经济增速曾高达16.04%,与昔日的广州、深圳的发展速度也不相伯仲。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 粤东和粤西地区在最初的迅猛发展之后,都出现了经济缓慢停滞的问题 。与此相反,珠三角地区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保持了持续高歌猛进的态势,与显出颓势的粤东粤西两兄弟“ 越拉越远 ”,其中的各中差异,无疑值得我们深究。

    纵观世界区域的现代化进程中, 中心城市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城市中,人口、资金、消费以及基础设施富集程度很高, 社会 市场可以有效分工,更好利用不同区位的人力资源、技术和交通优势,凭借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向周边区域辐射,“以点带面”带动周遭区域发展。

    例如,广州、深圳两“点”的产业发展,互相促进成就了“ 华南四小虎 ”:中山、顺德、南海、东莞四“面”的繁荣,这无疑值得粤东和粤西学习。

    东莞在开放的近30年的时间, 东莞辖区下的32个镇和街道几乎每个都发展成了专业从事各行各业加工制造的“产业”镇 。从电脑组件到玩具制造,从毛毯服饰到家用电器,从索尼唱机、雀巢咖啡到诺基亚手机,“没有东莞造不了的东西”让东莞仅仅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近3000亿元人民币的GDP。

    中山的凯达、威力、晨星等市属国有企业,于1988年组成由十余家市属企业集团组成的'中山舰队',也吹响了进军市场的号角。这一年,中山市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9.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全国首批36个率先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也恰好是在这一年, 中山由县级市升格为'直辖镇的地级市' 。

    顺德的'胆大'也是出了名的 。早在1978年8月,顺德容奇镇就“先斩后奏”,与香港大进公司率先合作办起了'大进制衣厂',设备、资金、技术、原材料、订单和管理人员全部都来自香港厂家,容奇镇只负责提供厂房和劳动力,一年下来,仅仅300人的小厂当年即获利20万美元。《顺德志》记录中无声地叙述了这段 历史 :“大进制衣厂,是全中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

    南海同样都不甘人后。1993年,南海的洲表村、下柏村、沙涌村一起成为农村股份合作制试点成立股份合作社,将自家土地折价入股,凭股权证给每人分红,并将全村土地大胆区分为三个区:农业保护区、工业区和商住区。随后,一批'洗脚上田'的农民迅速办起了一批小五金、小冶炼、小化工、小塑料等个体企业, 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迅速走向工业化 。

    珠三角的繁荣,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繁荣,是就业岗位的繁荣 。正是上下游各种各样的产业、行业生产链为广大青年们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各种产业链的组合又反馈给商家更低的生产成本、给员工更高的工资薪酬、给工厂更快的产业升级速度。这样的组合,不仅能产生跨越阶层差异,更能产生带动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十足动力。

    这,才是吸引全国各地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方言的人们,高呼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最硬底气支撑。

    珠三角的发展,固然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承接来自港台产业转移的很大优势, 但珠三角能做的,粤东和粤西并非不能做 。粤东和粤西的高开低走,与粤东和粤西失却的产业机会有很大关系。

    谈到粤西,在1985年,国家鼓励沿海城市发展工业出口创汇、各地都致力于城市经济发展大计的背景下, 刚被确定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的粤西“领头羊”湛江却提出了“两水一牧”的发展口号 ,将资金和精力重点投放在水产、水果为代表的农业,而不是亟待建设的港口、铁路和招商引资的工业,失却了一个发展的重要机会。

    统计表明,从1995到1999年,湛江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已经低于广东省10.2%的平均增速, 甚至低于全国8.3%的平均增速 。被远远落后的湛江,最终被证明粤西错过了一个时代的重要更迭时机。

    急于重振雄风的湛江,在经济发展的路上走向了弯路: 将“大进步“与”大走私“挂上了钩 ,湛江被不良资本疯狂涌入,陷入虚假的狂热,一夜间变成了”走私者的天堂“。

    “弯道超车”的结果是湛江 酿成了 一场轰动全国的“九八98大案” ,经查证的走私总货值就达到110亿元。最惨重的损失并非是简单的经济总值,而是 湛江刚刚起步的投资环境、经济秩序又被砸的稀烂 ,刚刚转好的湛江经济又重新陷入黑暗;湛江的“粤西骏马”三星牌 汽车 也陷入破产,整整100多亿元负债难以偿清,曾经辉煌的厂房设备也于风侵雨蚀中损毁殆尽……

    “排头兵”的两次失误, 被人 简称为“湛江失去的三十年” 。

    而说起粤东,情况却有不同。1980年,新叶被划为经济特区。善于经商的潮汕人,就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潮商踪迹广遍南洋海外的优势,在新叶建立起了大量耗能低、收效快的服装、电子、陶瓷、食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新叶都做得非常出色。

    新叶的澄海市,当时有一句话“世界玩具看中国,中国玩具看广东,广东玩具看新叶,新叶玩具看澄海”;新叶的谷饶镇,唱着“爱拼才会赢”,各村各镇的代工厂,将普普通通的内衣硬是做到遍布全中国大江南北, 近七成的中国内衣都来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

    新叶依靠四个一片:“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的滚动发展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当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排名显示,在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新叶入选50个综合实力最强城市,名列全国第41位,居广东省第3位。

    第一轮的发展机会,可以说“排头兵”新叶是高开高走,不负众望。

    但是发展迅速的闪光背后,却有“ 灯下黑 ”: 新叶的支柱产业从1980年的开放到2000年的世纪之交,可以说几乎没有改变 。一直是纺织、塑料、玩具、印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缺乏龙头产业和大项目,抗市场风险能力也非常薄弱。而同期的深圳,早在1994年就与中国科学院定下了 科技 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计划,逐步淘汰了落后的低端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更可怕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叶和湛江相同, “地下经济”十分猖獗 ,走私、逃汇骗汇等“快钱”不仅极大扰乱了市场经济规律,将本来老实求发展的企业逼得走投无路,出口货物退税款挤压、资金链断裂。

    当潮水来临之时,新叶的“灯下黑”便一览无遗。2001年, 新叶的经济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企业外迁多达1200多家,仅在2002年就迁出450多家,其中多为那个时代 科技 含量较高的台企、港企。全国共18个地区共同向所属企业发通知:不与新叶、潮阳做生意,这让新叶的守法经营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营商环境的溃烂,无疑在新叶发展的关键时机给了最沉重的一击。新叶GDP正常从1996年的16.04%跌落至2000年的7.3%, 不仅落后于其他的经济特区,更是落后于全国的经济增速 ,2001年,新叶下辖县潮阳市GDP甚至负增长27%,新叶经济几近崩溃。

    残酷的打击也导致2000年之后,人们回想起新叶,更多是通过当时风靡全国的魔兽争霸,有着一个地图叫“澄海3C”。

    产业机会的损失,让粤东、粤西出现了大量的产业空白,也让年轻人不能也不愿在“一线物价、二线房价、三线定位、四线工资”的粤东西城市发展,当企业和年轻人都望而却步时,一个地区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

    虽然这么说,但粤东和粤西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非也。

    一是要连接起高铁这条新时代经济“大动脉”,加强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12月31日,随着新叶站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和厦深铁路新叶联络线开通, 粤东地区被纳入了高铁“朋友圈” ;而在2021年1月20日起,湛江到广州250km/h的高铁也开启, 粤西地区也被纳入了高铁“朋友圈” 。

    通过搭起与珠三角的快捷通道,将会有着更多优质岗位和教育机会进入粤东西,两者分别作为福建、江西与广西、海南的窗口,将会是下一个风口。

    二是 继续大力争取产业岗位,吸引优质青年留在本地 。2020,湛江首个产值超千亿的中科炼化产业将与茂名石化联手,与粤东惠州的乙烯项目实行联动,利用茂名的先进石化生产、湛江的深水港优势打造石化产业的“前港后厂”,生产高端化工产品,预计可实现利税就达260多亿元。粤西,正在紧追不舍。

    2018年,新叶也大力推动比亚迪的落户濠江工业园区、南山湾 科技 产业园,重点支持轨道驱动、电机、电控、轨道梁等全产业链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关,并与南澳岛的海洋风电项目结合,实施上下游产业互补。粤东,同样不甘落后。

    尽管仍有着诸多困难,但吸取了经验和教训的粤东粤西,必能抓住机会,在下一个三十年,成为广东省腾飞的“双翼”。

    55 讨论(1)
提交回复

近期文章